一舟集团

首页 > 铜缆系统

智慧城市的设施运营管理浅析

智慧城市的设施运营管理浅析

来源:江南体育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21 04:32:40 1
智慧城市所涉及到的题材庞杂,几乎是整个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的因素。我们只讨论其中的设施对象(Facility),智慧城市相关的设施包括两大类: 两者都是在构建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的,以系统管

  智慧城市所涉及到的题材庞杂,几乎是整个城市运营的方方面面的因素。我们只讨论其中的设施对象(Facility),智慧城市相关的设施包括两大类:

  两者都是在构建系统时需要仔细考虑的,以系统管理的对象为核心,兼带管理系统自身的设施。

  智慧城市之于管廊系统,就是智慧管廊平台,主体业务对象是管廊本身,而并不包含各家管线。管廊里面的逻辑还是相当简单的,搞清楚这个逻辑,就不至于做出了一个四不像、或无所不包的智慧管理系统了。

  城市的全部基础设施对象,加在一起就显得纷繁芜杂,管理主体的关系也极为复杂,很难于被统一起来考虑,以至于许多做智慧城市的人员避而不谈用户,人们常常会感到他们开发的系统都是“用户缺位的”。

  其实,城市的设施就像建筑里面的一样,有其严谨的结构体系,某一个系统的管理主体也非常清晰明了:市政府、市政公司及各类公用事业单位。只是都放到了一起,IT专业的就很难于全部去掌握他们管理的逻辑。管廊就能够理解为一个建筑物(构筑物),能够掌握管廊的逻辑,就开始理解整个这件事了,当然这只是一个起点。

  梳理清楚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结构,就有必要了解这几个方面的总体概况:城市基础设施、建筑设施与人(用户群)、管理者。

  按照与人的远近关系,如上图划分,所有的土木建筑都能够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(infrastructure),在设施的本质上,城市设施与建筑设施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系,或者说它们是一体化的。

  如果把建筑与人拿掉,那么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、方向和目标,因为它们本就是为建筑(人)服务的。城市基础设施要么直接服务于人,如4G网络和路灯;要么通过建筑间接服务,如自来水和电力。

  进一步,我们把建筑物的物理实体给虚化掉(隐藏、透明),只保留空间这一概念,那么城市与建筑可以说是一体化的,人们只关心它们提供的服务,而无所谓是在建筑内外,如4G网络在电梯里安装的信号放大器。

  地块是连接城市与建筑的分水岭和桥梁。它们的界限极为清晰,就像管廊里面的套管或托架一样,套管里面就是电力公司的、外面是管廊公司的,在真实的操作时也无比清晰。

  为何前面我们说城市与建筑设施在本质上是一体化的,此时又要说他们的区分的清晰呢?它们的区分的核心在于:管理主体。

  正是因为管理的格局、模式和主体的不同,导致了中国与国外的极大不同。而且国内的管理格局也正在不断的剧烈的演变着,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简直是河东河西。

  有时候管理主体也难以识别(实际上都有清晰的信息源,只是这一些信息分散在不同地方),我们大家可以简化为:收费主体。

  物业到家里来修水管漏水,也要看是水表以内还是以外,内是物业,外是自来水公司,如果是自己装潢改造的那连物业都不管的,自己修。开发区的地块物业与外面的市政公司的界限也多在水电表、阀门处(通常在管道井或检修井里),市政与高速公路公司的养护界限都会在路边挂牌标识出来,以免清洁工扫到别人地盘去了。

  至于建筑智能化,内容是较为明晰的,建筑智能化慢慢的变成了高端楼宇的标配了。参考《建筑智能化概念梳理》所述的主要类型。在城市尺度上,系统的类型会有些不一样,有的多出来了,如公安各系统、GIS、燃气管道监控系统;有的少了,如能源管理系统、巡更系统。总体来说,城市的系统类型比建筑的少,但规模都庞大。

  另外,城市系统很少有集成在一起的,归根结底还是管理主体的原因;建筑的由于管理主体单一,多做系统集成,乃至产生了IBMS这种大集成的做法,如今智慧城市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是城市尺度的大集成,只是许多技术与建筑尺度完全不同,如大数据等等,建筑尺度只有少数几个称得上大数据。

  城市尺度的数据都是天然的大数据,需要云计算、物联网乃至人工智能技术。所以互联网和高科技巨头公司全都在这方面巨资投入,何况国家也在力推智慧城市。

  在智能化角度上的系统集成,城市与建筑并无什么不同,但是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运用,导致整个实施方法完全不同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能搞得定大数据云计算的人员,其技术水平远非搞建筑智能化的可比,简直是大巫见小巫;硬币的另外一面则是,他们却很难搞得明白城市设施的业务逻辑。还是专业分工的缘故,在一个专业上精专,就无法再搞另外一个或十个了。

评论一舟